穿越1.9亿年的“恐龙”来看你——云南大规模抢救性发掘恐龙化石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1月1日,在云南楚雄州禄丰市恐龙山镇一处陡峭荒坡上,一堆恐龙骨骼化石“新鲜出炉”。只见仅3米宽 的台地上 ,大大小小 的恐龙化石躺在红色泥土中,犬牙交错挤在一起 ,其中有一条粗大的股骨和一块椭圆形 的腹部肋骨如巨大 的蒲扇 ,清晰可辨。
“这里有大中小3具恐龙 的化石,属于早侏罗世 的蜥脚型类的恐龙 ,距今约1.9亿年,用两条腿走路 。恐龙化石如此集中 ,在世界上也并不多见。在元旦来临之际一次发掘出3条恐龙 ,也 是送给恐龙研究人员和恐龙爱好者的一份新年礼物 。”发掘团队领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告诉记者 。
连日蒙蒙细雨,发掘团队在发掘地点搭起一个塑料棚 ,尤海鲁和4位团队成员刨开潮湿 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块大小不一 的恐龙化石 ,打上胶和石膏固定。“在化石暴露后要对化石进行防风化处理,在现场绘制化石素描图,留存第一手研究资料 。发掘过程中,我们会将化石进行固定和打包 ,将化石包运送至禄丰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仓库内保存 ,留待今后修复、研究、装架 。”尤海鲁边整理化石边介绍。
“这3条恐龙除头骨化石被风化外,其他骨头比较完整 。一条恐龙大约7至8米长,一条约5米 ,一条约4米。从3条恐龙骨头化石挤在一起 的形态看,3条恐龙可能 是群居 ,突然死亡的。”发掘团队成员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在云南禄丰发掘新发现 的恐龙化石。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每天一起上山发掘 的还有王涛的同事董啟兴 ,以及昆明理工大学古生物专业的两位研究生赵染尘和陈刘润玄。作为发掘团队后援的专家学者众多,有恐龙蛋研究专家王强、古脊椎所技术室冯文清 、中国地质博物馆王娅明、北京自然博物馆张茜楠、中国地质科学院任鑫鑫、楚雄州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王国付等 。
这3条沉睡了1.9亿年的恐龙是如何被发现的?2022年6月17日,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距禄丰县城30公里的荒山上勘测时,助理工程师赵见波突然发现一片陡坡沙土中露出一块石头,疑似恐龙的腿骨化石 ,他马上联系王涛来现场查看 ,王涛很快就确定 是恐龙腿骨化石,3条恐龙由此重见天日。
2022年12月28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在禄丰市恐龙谷宣布对近年来楚雄州相继发现 的恐龙化石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发掘。此次即将发掘的恐龙化石点共9个 ,其中禄丰市恐龙山镇1个 ,武定县万德镇2个 ,双柏县大庄、大麦地和安龙堡3个乡镇6个 。
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陈俊介绍 ,本次三地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 ,于2022年12月12日获得了自然资源部同意发掘批复。此次发现 的恐龙化石多数位于斜坡上 ,整体埋藏较浅,骨骼形状清晰可辨,因周边土层风化严重 ,加之雨水冲刷等自然现象 ,已造成部分化石暴露于地表 。实施抢救性发掘 ,切实保护好这些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迫在眉睫。
楚雄州享有“恐龙王国”“化石之仓” 的美誉。这里曾经 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天堂。从1938年在禄丰县沙湾地区发现我国第一具完整 的恐龙骨骼化石到现在,全州已经出土了410多具恐龙个体化石 ,其中较完好者70余具 ,并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印化石,尤其是早侏罗世 的恐龙,现在已知有14种,占全国早侏罗世恐龙 的64% ,也 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好的两个地点之一(另一地点为南非)。
专家对目前出露 的部分恐龙化石进行初步分析,除双柏县大庄镇的恐龙化石属于侏罗纪中晚期外,其余8个点的化石均属于早侏罗世。其中 ,根据武定县万德镇发现 的化石推断,当地恐龙生存时代 是侏罗纪最早期,比禄丰盆地以禄丰龙为代表 的恐龙动物群还要早 。禄丰市待发掘的恐龙化石点位于川街盆地,初步判断新发现恐龙个体较大 ,将为该地恐龙与禄丰盆地恐龙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也将进一步推进禄丰恐龙多样性 、分布及演化 的深入研究 。
“还有3天 ,就可以完成禄丰这3具恐龙化石的发掘,然后我们去武定县金沙江大峡谷发掘两个点 的恐龙化石,春节后将转战双柏县,那里6个点的恐龙化石更多 ,我们将在8月份完成3个县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王涛说 。
“武定县 的发掘点,有可能成为目前我国发现 的最早 的恐龙骨骼化石地点 。”尤海鲁表示,“随着恐龙化石发掘工作 的深入,更多更翔实的发现 、研究 、推演 、还原 ,将勾勒出云南早侏罗世恐龙化石更为全面 的存在现状 ,为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富有价值 的科学依据。”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08版)
成都高新启动中试跨越行动计划:50亿元平台建设基金打造全国中试首选地******
中新网成都1月9日电 (王利文)成都高新区9日下午启动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 ,未来五年将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
中试作为科研成果实验室小试和产业化发展之间承上启下 的环节,一端连着创新 ,一端连着产业, 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的“转化器”,衔接上下游产业链 的“连接器” 。中试平台不仅帮助转化 ,吸引团队,聚集人才和项目,帮助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 ,还能赋能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孵化未来产业。
据了解 ,为大力支持中试首选地打造 ,成都高新区从平台建设、项目孵化 、人才保障 、中试项目 、金融资本五个维度推出“中试十条政策”,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 ,新建20个中试平台 ,服务1000个中试项目,实现2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值得注意 的 是,该政策覆盖面广、力度大、显示度高 ,建设中试平台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 ,重大突破型平台可量身定制支持政策,中试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 。
“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国内首支专业投向中试平台 的基金,该基金联合专业力量一起下深水,聚焦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 的关键环节,专注创新成果和产业化之间‘桥梁’的建设投资和长期陪跑。”中信聚信投资总监吴波表示 ,此举对提升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有重大带动作用 ,通过基金投资实践 ,有助于提高中国相关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
当日,成都高新区同步发布首批十个中试平台招引方向 ,涉及功率半导体 、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车载智能 、智能传感芯片 、先进陶瓷材料等多个主导产业细分赛道和新兴产业,立项平台最高可获5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 ,重大产业突破型平台给予量身定制政策支持。
“成都高新区中试平台重点 是提供制造服务,为制造业赋能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目前 ,成都高新区已建成中试平台8个 ,在建4个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试平台招引清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策划发布,长期有效 。下一步 ,高新区将深入开展中试平台招引落地工作,集聚中试平台配套 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力争建成全国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完)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