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百态中诠释基层治理——《县委大院》为现实题材增添新 的“打开方式”******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小雪
近日,温暖现实主义题材剧《县委大院》在央视一套首轮播出收官。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1.944%。该剧从“基层治理”的角度切入 ,让观众在一幕幕烟火日常和民生百态中领略县委大院生动 的故事 ,不少观众直呼“追剧追出上班的感觉”,年轻观众组团探讨“考公的尽头”。
《县委大院》何以掀起如此热闹 的追剧潮 ?该剧由“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展现基层干部和群众携手共建家园 的群像故事 ,以潜移默化 、共情共勉 的方式传递上下一心 的精神风貌 ,为现实题材增添新 的“打开方式” 。
立足现实 ,多维度描绘基层群像
在《县委大院》生动的故事之下, 是丰富立体 的群像 。从剧集“共建光明”版海报中可以窥见一隅:梅晓歌、艾鲜枝等领导现场指挥,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添砖加瓦 ,一幅充满温暖现实主义的基层干群全景图就此定格 。《县委大院》从不同性格特点的光明县干部群众出发,讲述了县乡一线机关 的工作和生活日常,折射出新时代基层干部为人民幸福生活奋斗的美好愿景,引发广大观众 的共鸣 。
作为一部群像戏,《县委大院》细腻地刻画了众多人物 的性格,无论是干部还 是群众,都是多维度 、立体化的 。《县委大院》的编剧王小枪为积累创作素材,挂职担任副县长六个月,这段切身经历为塑造生动立体 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扎实 的基础 。审慎坚定的梅晓歌,雷厉风行 的艾鲜枝,淳朴真诚的林志为……众多栩栩如生 的角色让观众印象深刻:干练的梅晓歌因财政紧张,会“腆着脸面”向其他县借钱;行事一板一眼 的吕青山被钉子户引到现场 ,也会开始好言相商 ;开发商郑总听说居民拆迁变卦,被训之后强颜欢笑撇清关系 。剧中 的每个人物都有着普通人 的真实一面:有进退两难时候的迷茫,也有焦头烂额的疲惫,因此造就了每个角色鲜活生动、充满记忆点 的性格特点,一幅鲜活的基层群像便就此展开。
王小枪表示 ,这部剧的故事和人物都 是虚构的 ,但是这些虚构人物背后的温度和质感都 是真实 的 。“现实题材作品 ,细节 的真实感 是第一道关”。《县委大院》通过平凡人的视角,让观众看见光明县“真实”的行政生态圈,从而得以窥见大时代背景下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 。
聚焦一线 ,以小见大彰显基层治理价值
用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 ,细小 的工作事件逐渐剖析出县委大院的各个层面 :工厂生产环境考察、老城区的拆迁与重建,以及群众 的突然上访,县委大院中的工作实则 是一系列关乎光明县生存发展的大事,对应着基层治理中的难点 、痛点、破局点。比如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梅晓歌“明察暗访”后让羊汤店老板帮忙发起座谈会 ,面对面接受商家老板吐槽和抱怨。问题浮出水面,困难逐一解决。在故事推进 的过程中,剧情将一个个散点编织成线、成网,可视可感的基层治理图鉴一点点铺就出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主创注目于基层 ,基层遇到 的涉及社会发展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环节,基层干部的作风与作为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对当下 的基层工作有一定的示范和启发效应 。”《县委大院》对不同层级干部 的执政理念、工作作风描绘得细腻真实。特别 是在推进拆迁 、环保 、医改等重点工作中,更是将各级领导干部 的政绩观 、党员群众的价值观和企业老板的利益观刻画得入木三分 。《县委大院》里 ,基层干部一边担起省市拟定的发展任务 ,一边着手基层治理的棘手难题,而这些困境也正 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 的浓缩,透过《县委大院》整个剧情 的故事脉络 ,观众看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各个系统 的一个个缩影 。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虽然一部电视剧难以概括完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所有现实困境 ,但由此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的未竟之问却值得深思。借由这部电视剧,更多人把目光投向县域 ,拓展和深化了普通人对县域治理的认识和理解 。
《县委大院》“以小见大” ,对县域治理结构、县域基层生态进行呈现 ,带领广大观众走近了这看似遥远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基层话题。《县委大院》真正做到了扎根现实,融合生活化场景和细节,赋予角色烟火气 ,以光明县辐射基层百态,这种从“个体”到“时代”的格局层次,也让该剧成为现实题材中颇具代表性 的力作 。
以人为本搭建共情桥梁,全民关注引热议
虽然《县委大院》是以光明县作为“基础坐标” ,但许多观众觉得 ,“剧情好像能‘辐射’到自己的生活”。基层工作桩桩件件 ,怎么呈现才能真实且生动,让观众有代入感?《县委大院》给出了答案 :通过渲染最易共情的情感,把看似零散却悉数归于基层治理中 的典型难题拍“活” 。
在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层层推进 的基层治理日常之外,真实生动 的人情往来 是《县委大院》的一大看点。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教授陈友军所言 :“县委大院生动塑造了致力于乡村绿色发展 、为民生奔忙 的基层干部形象,主创没有将他们视为图解政策的符号,而是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如迁坟事件不被理解 ,作为干部的郝东风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得到奶奶的理解。剧中描绘 的这些人际交往 的故事 ,无不 是基层干部间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互相支持、彼此成就 的印证 ,也因此打动观众 。
《县委大院》将目光聚焦在光明县的基层工作 ,真正折射出基层治理 的多样内涵 :一个多方人员沟通 的场域 ,一个家庭式的集体和一群有人情味的基层干部 。观众体验 的真实生活 是什么样,故事情节发展就 是什么样,如此一来 ,观众在看剧的时候更有代入感 ,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基层干部 的真实工作状态。
“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 的人坚守”,这 是剧集开篇的一句台词,更 是国家对“县委大院” 的具体要求 。如今 ,《县委大院》首轮收官,但该剧的价值释放并没有就此止步。其中 ,将镜头聚焦真实个体描绘基层群像 ,以人为本搭建共情桥梁 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值得借鉴,为今后现实题材作品带来更多思考。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09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